无“诗意”的苦难实录:1930年代左翼小说的异质性书写
【出 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
CSSCI
2013年第2期 95-98页,共4页
【作 者】:
黄灯
[1] ;
杨胜刚
[2]
【摘 要】
1930年代左翼小说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书写工农生活,从它们诞生的时候起,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包括左翼文学内部)的批评。不过,左翼文学论者都坚持一个基本的立场,即要求文学以一个社会最广大的阶层——无产阶级,这个居于社会的最底层的群体作为文学表现的主体,要求文学站在“广大工农的立场”(蒋光慈),为这一人数最广大而声音最微弱的人群发声。如果左翼文学能贯彻这一基本立场,它就有了一个坚实的伦理基点,也有了让自己与千千万万的生灵发生深切关联的可能,同时也就有了把这一在历史上始终处在表述的黑暗之中的人群及其真实的日常生存境况带到亮处的可能。
相关热词搜索: 左翼小说 30年代 书写 异质性 左翼文学 实录 苦难 诗意
上一篇:谈师陀《果园城》的叙事风格
下一篇:鲁迅杂文战斗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历史成因